- A+
苏轼在诗中写道:“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。”
人类成长的漫漫长路,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应该坚持的?
1.继续思考。
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:“人是会思考的芦苇。”
独立思考是大多数人一生都在追求的一种能力。
无论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,还是处理工作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,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始终能够独立思考,坚守自己的原则和立场。
永远不要放弃独立思考的能力,永远保持思考。
2.保持你的内心强大。
正如丰子恺先生所说:“既然无处可逃,不如快快乐乐;既然没有净土,不如净心;既然没有得到想要的,不如放手。”
既然改变不了世界,那就努力坚定自己的内心。
林语堂说:“人只有把自己的境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,才不会为最近的抑郁症而难过。”
公元1082年春,是苏轼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。
苏轼与友人春游相遇,途中风雨骤至。附近没有避难所,每个人都乱七八糟。
苏轼淡淡地接过来,在雨中漫步,悟出了点什么。片刻之后,他写下了名篇《定风宝》:“竹竿鞋轻打马,谁怕?一场烟雨将永远持续下去。”
如果你的内心足够强大,你就能从最低级的生活中活出最高的优雅。
3.保持真正的自律。
什么是真正的自律?
意思是“做自己不喜欢但应该做的事”,做到极致。换句话说,你应该一直强迫自己进入状态。
这样,你就不会为真正需要履行的义务而感到痛苦。
久而久之,这种自律行为就变成了一种习惯,主导着你的行为。
明代大学生徐普,以古人为榜样,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。他把两个瓶子放在桌子上,瓶子里分别装着黑豆和黄豆。
每当心中有一个好的想法,一句好话,一件好事,一颗黄豆就扔进瓶子里。相反,如果你心里有任何不好的想法,言行有任何错误,你就会丢一颗黑豆。
当初黑豆多黄豆少的时候,他不断反思,不断激励自己。渐渐地,大豆和黑豆的数量持平,于是他再接再厉,对自己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。久而久之,瓶子里的黄豆越积越多,黑豆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。
有了这种持久的克制和鼓励,他不断地修养自己,完善自己,最终成为一代德高望重的官员。
世界上有那么多心甘情愿和幸福的事。有用的东西越多,越不舒服。这是人性的弱点。
王阳明和曾国藩都主张:用牙齿做。
人们必须强迫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智慧。
因此,如果你坚持做你不喜欢但应该做的事情,你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和成功。
4.保持热情。
在日本,一位名叫柴天凤的老妇人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诗集,享年98岁。100岁的她,依然活得精致,穿得好,出门化妆,手里还拿着镜子和口红。
她说:“即使到了98岁,我还是想在那一天谈恋爱、做梦、骑云。”
罗曼·罗兰说:“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,而是无聊。”
若对生活毫
如果你对生活感兴趣。
无激情,青春年少也不过迷惘度日;若对生活饱含热情,年过百岁也依旧朝气蓬勃。
人生过半,也许你的青春精神已经耗尽,但还是请收拾好心情,重拾热情。
如果你心中的火没有熄灭,你就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。
5.保持适当的限度。
在生活中,一个人必须知道如何保持谨慎。
把握分寸,直言不讳,一切都是被原谅的,轻则会无聊,重则会陷入困境。
玩得开心。
开玩笑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事情,但是开玩笑的目的是为了调节气氛。如果不懂得把握开玩笑的尺度,言语就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到别人。
马歇尔·卢森堡说:“也许我们不认为自己的说话方式是暴力的,但语言确实经常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。”
适当的限制,一个人对待笑话,经常可以看到他的性格。
懂得尊重对方可以让笑话感觉恰到好处,比如春风。
工作绰绰有余。
俗话说:“凡事留一条线,这样我们以后才能很好地见面。”
人这一生,起起落落,难免得意,难免低谷。
得意时善待他人,失意时善待自己。
无论何时何地,不要说太多,不要做太多,给别人留有余地,也给自己留有退路。